官 方 公 众 号

留言反馈

姓名:
电子邮箱:
联系电话:
留言主题:
咨询内容:
请输入验证码:
蓝绿"双城记"
发布时间: 2019.11.14
蓝绿"双城记"


原创: 十六  地产的文路



NO.1
美好绿如蓝



敬天,爱人,智圆,行方。


看这格式,是不是很绿城,真诚善意精致完美;你错了,其实还有点蓝城,仁慈普爱真善致美。都是普世价值。


敬天爱人,也是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,它讲的是爱,一切成交都是因为爱。智圆行方,是“一个香港市民”李嘉诚的商业真谛,也是我们熟知的成语典故,出自《文子·微明》,所谓:智圆者,无不知也,行方者,有不为也。其实还有另外个意思:人的智慧可以圆通,但行为要有原则。


对于绿城、蓝城、蓝绿双城,我是怀敬畏之心的。这些年的感受是,从内容上,无限追求品质与品级的绿城是“精致”的,全力主攻小镇和颐养的蓝城是无比“仁爱”的。而蓝绿双城,则更多体现在“智行”或者说是“科技”上。这样说,是有失偏颇,我是说,如果强行在字眼和感觉上对三者区分的话。


不过在大方向上,它们有相似的内核。这几年蓝绿都把落脚点放在“美好”上,“万物共生 链接美好”,“美好若杭州”,等等。我觉得小了,多了个好字,却把美的涵义缩小了。但他们在做百年企业在做的事,比如可口可乐每年都变的口号。看似如此。


其实,换个角度,把美好拆而分之,那便是在美的基础上,又增加了一份好的内涵。这次蓝绿双城一周年品牌发布会的主题,也不例外。


“美好绿如蓝”,一如既往的调性。你有没这种感觉,蓝绿双城虽然成立一周年,但已经是个十几、二十几年的老企业了。底蕴上如是,思想上如是,实力上如是,格局亦如是。


确如。蓝绿双城,系由宋卫平、曹舟南发起创立的。两个大佬,原来绿城最大的佬,风云人物。现在,一个掌舵轻资产运营的蓝城,一个开辟双开发模式的蓝绿双城,一个着眼于熟年生活的抒怀,乐尽天真,一个关心双城开发的智慧,张弛有道。最终指向的,都是人类关怀、未来发展和社会进步。


企业家跟创业者的不同,或许就是他们在创业时,就有了企业家精神,着眼的不是成败,而是共赢、上市,价值、创新,就是企业家早已不着眼于成败,而是探寻未来的存在意义。他们初创时,就看到了企业未来的样子。但如果抛出这个问题,曹董的答案肯定是:我就是个创业者。有大智慧的人,都会渺小自己。


NO.2
共建者大会


执笔之前,我想过写蓝和绿,论一场颜色的革命,也想过双城记的故事,试着由城入题,得一隙而窥之。总之,就是不想直奔主题,但仍是受了昨晚的感染,大家时间宝贵,还是做个直男。


昨晚的发布会。初步感觉是:挺短的,会后感觉是:挺长的。


短,短在品牌发布会,只有一小时,落座后节目单上聊聊四行:播放一个视频,观看三个演讲。全干货。


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动作。多余的抒情也没有,但情怀明明都在内容中,不然现场不会那么多掌声,那么多人举手拍照播放的ppt,所以,原谅坐在后排的我,拍了好多人头。


长,长在记者见面会,足足两个半小时,最后提议结束的,也还是曹舟南。不然问题还是没完,无妨,它已经攫住了我们的眼球。


穿插说下我的感受吧,我坐在后排,幸好坐在后排。真的很佩服那些坐在前排侃侃而问的记者。感觉就像回到了课堂上,只是这次是六位老师同时授课。我坐在那里,欣赏每一个出色的记者同学。


结果,早就准备的演讲稿也好,临时起兴的答记者问也好,都很实在。有就有,不是就不是,没有无中生有的余地。甚至中国人骨子里刻着的中庸之道,也不为。


美好绿如蓝,蓝绿双城一周年共建者大会,就是在讲这一年我做了什么,接下来几年我将要做什么。


我不是记者,我只是认识蓝绿的几个朋友,权且说说我记者会的感受。记者会只是记者会,外加“三无”:会上无预设的提问,会后无备妥的通稿,无辛苦美言的红包。


时间虽短,但输出颇高,手头没演讲资料,甚至连通稿都没给,打个企业介绍都得自己翻来翻去那本人手一份的企业册子。这并非宣传的缺位,而是拒绝过度包装和花式宣传,心思不在这里。


NO.3
蓝绿关键词


其实我就当是听课了,我们只要抓关键词就可以。每个人侧重不同,这次我捋五个关键词或者说是记忆点:


其一,双开发商。


是的,蓝绿双城是国内首个“双开发商”。所谓的双开发,不是我们单纯以为的蓝城、绿城双开发商,而是“物理开发”和“数字开发”。我无法精确诠释,大概前者是指传统开发,后者是一个全面升级。跟科技有点关,跟创新有点关,跟未来有点关。至于具体怎么着,我们还是等蓝绿的作品吧,一年几十个项目的成长速度,这个创业团队,不简单。而且走的还是事业合伙制的路子,岗位开放,股权开放,心态也开放。


其二,服务企业。


不是传统的开发商,而是现代服务企业。顾建明说,在房地产的下半场,蓝绿双城从事的是房地产的现代服务业,就是“提供经营保障承诺”的房地产现代服务,共建就是要回归到房地产的居住属性和服务属性。这是被反复强调的。好的开发商,都走到了服务这一步,甚至远远超前了。


其三,共建模式。


曹舟南、顾建明、姚光叶三个演讲者,都提到了共建。共建什么?六类产品:未来社区、TOD开发、主题小镇、美丽乡村、青年创业公寓、新型养老公寓。如何共建?四种模式:纯代建,即以售价-地价为基础,售价对赌;融资共建,即金融服务+全案操盘,实现超额分成;小股操盘,即小额持股,35%以下的股比,全面操盘,利润兜底,超额分成;合作开发,即共同投资、共同建队、共创价值。


有个记者的提问,问到了点上。代建与共建的区别?代建是十年前曹总在绿城时提出的,共建是近年的新提法。一字之别,十载光阴。如果说代建是专业能力的外延,共建就是多赢关系的体现。可以说,代建是共建的一个分支吧。如顾建明所说:今天的代建,依旧在遵循十年前的商业逻辑,靠的是土地红利、管理输出和品牌输出,弊端日益明显,比如主体责任不对等,它对代建方是无风险的,只是赚多赚少,对委托方就不那么公平友好了。


所以,有了共建。共建就是以类保证金的形式,对合作伙伴经营结果进行承诺,其核心就是责任对等、利润共享、风险共担。简单说吧,以前纯代建,是你出钱我出力,现在是我跟你一起出钱我还出力。当然,共建不只是和大的资金方、委托方,还可以是业主、是家人、是个体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。从经历来看,蓝绿双城这个“共建的倡导者”,也是日积月累传承来的。


其四,夯实基础。


基础品质,基础服务。有记者问,蓝绿特别在意是否渗漏、有无空鼓、厨房烟道串味这些基础品质,那么蓝绿是能做到百分百呢,还是八十九十?这个换作我,肯定会说百分之多少吧,至少会说目标是百分百。曹董呢?它讲了房地产的上下半场。上市的问题也被问及,有此一问不就说明大家看到了这个可能。


但蓝绿更在乎基础,反复强调基础。不过我更喜欢的一句描述是:我们保障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也提供“琴棋书画诗酒花”。


其五,上下半场。


大概是说城市化,很多城市都在拉伸自己的框架,城市化程度很高了已经,城市真正给房地产的供地会越来越少,开发商应该在房地产之外,多做点事情,做点产业的配套的基础服务的等等东西,考虑了政策、调控、土地、产品、资金等等问题,总之是通过上半场的问题,探索下半场的路径。


说实话,在现场我没听懂上下半场的含义。我只能从熟悉的足球篮球角度来试着理解:既然有上半场,那就肯定有下半场;上半场你做的不会白做,下半场你做不好也不行。


在下半场,可能落后能反超,可能领先不一定笑到最后,可能有人受伤退场,可能裁判会吹黑哨,可能是上半场的升级,可能下半场是另一个上半场,可能全场结束还有加时赛,可能有太多可能。重要的,是我们要在场上贡献自己的价值。


这也是发布会上的几个问题:我们到底怎么做行业价值、企业价值?我们能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业者?我们的房子什么时候可以没有基础品质和基础服务问题?这些问题有没有确定的答案,它们给了,它们还在寻找。


NO.4
时间的答案


想起了前些日看的一本哲学书,上面有好多问题,其实很简单的问题,可我们就是不知道答案,不信我举几个例子吧:为什么经验如此重要?大家一起针对某事物做出决定时,该怎么做才好?何为每天幸福快乐的生活方式?对本身判断感到迷惘时,该怎么办?对竞争社会感到疲惫时,该怎么办?什么是自由地活着?我们能克服绝望吗?


有答案吗,不知道。书中给的是各选一个哲学家的故事来讲,但不说这就是答案。其实光看问题本身,就已经很美了。比如我看到“对竞争社会感到疲惫时,该怎么办?”,一张空白的纸上就看到这几个大字的时候,我竟感觉不那么疲惫了。我们,不一定都需要答案,问题有时候也是解压的方式。


说到这个,其实我想起一个比较存在主义的说法: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,自杀。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,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。


回看这所有的问题,没有对谁的批判,只有对自身和未来的探索。现场很多人,都是八卦的,当蓝绿管理层透露了明年还有大腕陆续加入时,我们都很想知道是哪些人,收到的只是孔总温婉含笑的礼貌。既然明年有瓜,何妨再等一年!


蓝绿双城,是个“有问题”的开发商。“有问题”,才不简单,“带着问题”,才能“找到答案”。我们也希望,越来越多的开发商,都加入到“问题开发商”的队伍中来。如此,这个行业,就会更加生机勃勃了。


狄更斯笔下的双城记,照亮了伦敦巴黎,也擦亮了世界的眼睛,里面有普世价值,有黑暗暴力,但更多的还是宽恕与美好。这本书要读,我已排到明年的书单里。


我是无信仰者,不妨碍我喜欢里面两句话。其一:“耶稣说,复活在我,生命也在我。信我的人,虽然死了,也必复活。凡活着信我的人,必永远不死。”其二:“爱永远比恨更有力量。”


“双城记”的故事,
书中有答案,


蓝绿双城的故事,
未来知道。

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