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 方 公 众 号

留言反馈

姓名:
电子邮箱:
联系电话:
留言主题:
咨询内容:
请输入验证码:
蓝绿双城曹舟南:“三道红线”,我研究了三天三夜
发布时间: 2020.11.06

蓝绿双城曹舟南:“三道红线”,我研究了三天三夜


2020年11月1日晚,2020蓝绿双城第二届共建者大会举行。

相比去年第一届共建者大会,今年不仅与会人数翻了一翻,更来了不少行业龙头、业界大佬,包括50多家上市公司、20多家世界五

百强企业、30多家中国五百强企业的高管,其中不乏董事长、CEO级人物,还有30余家金融机构和200余家科技产业和供方单位。

 因为,他们极其关注蓝绿双城正在做的事。

 与会者们想知道,在房地产行业的重大变革期,在房地产行业里浸淫了十几年的”老兵“曹舟南、离开绿城另起炉灶成为创业“新兵

”的曹舟南,是如何判断行业未来走势的?在“房住不炒”大背景下,蓝绿双城能超越现有逻辑,创出新的商业模式吗?善于发现行业蓝

海的曹舟南,他的创业公司又发现了哪些新赛道、新蓝海?

 我猜,你也很想知道。

 在共建者大会当日,蓝绿双城创始合伙人、董事长曹舟南用了将近一小时,将这一年的所思所感,开诚布公地细细道来。涌金君略加

整理,形成这篇浙商内部讲话。

“三道红线”,房地产的根本性变革来了

今天晚上,共建者大会到场将有700多位,场外更多。这次大会规格也比较高,参加的上市公司50多家、世界500强20来家、中国

500强也有30来家,都非常关注共建者大会。

 为什么大家很关注?前段时间,关于房地产“三道红线”的文件,业内都在认真研究研判。

今年8月,住房城乡建设部、央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,传达了融资新要求: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

70%,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%,现金短债比不小于1倍。这被业内称为“三道红线”。

根据“踩线”条数,房企被分为“红橙黄绿”四档,“红档”房企为“三道红线”均踩,“绿档”房企没有踩中任何一条“红线”,

四档房企的年度有息负债增速上限被依次设定为0.5%、10%和15%,“红档”房企将不能新增有息负债。

按照“三道红线”的标准,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上几乎所有扩张比较迅速、规模比较大的房企都不同程度地中招,只有部分央企的财

指标比较健康。有市场传闻表示,监管部门要求“三道红线”试点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。

“三道红线”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来说,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!

 中国真正有房地产行业也就30年。

 从1990年到2010年这20年,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盈利模式,主要是土地红利。好处是中国以最快速度推进了城市化,但也造成产品品

质相对较弱。

 2010年,中国房地产进入到“金融红利时代”,地产金融形成,几乎所有房企都通过负债扩大规模,甚至今天各大房企唯一追求的

就是规模。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,就是高周转。

房产品也是产品,建设和品质的形成具有特定要求,但整个行业对渗漏水、烟道串味、墙体发霉等品质问题,花了30年时间都没有解

决。实际上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,但就是因为要高周转、要追求金融红利,这些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解决。

 未来会怎么样?未来,所有房企只有一条路——就是向管理要效益。

 中国房地产的“管理红利的时代”到来了。

 中国房地产粗放了30年,现在“三道红线”告诉你,再也不能通过举债扩大自己的规模。现在,所有房企都在为自己算账:若干年

以后,我靠什么发展?规模年代过去了,房企要通过自己的利润积累来拿地,我个人判断很多企业最多一年拿到一块两块地,规模大不了。

 所以,“三道红线”已经对行业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。

 坦率讲,“三道红线”的到来,我三天三夜基本没睡觉,研究了三天三夜,这与我对未来的研判基本吻合。

 “三道红线”要求房地产企业不能再通过举债扩大规模,要求你回到你的专业上去,回到你的核心竞争力上去,回到精细化管理上

去。

从房企角度看,受到“三道红线”的约束,真得很难受。但是从宏观层面来讲,“三道红线”真得还不错。规模被打掉以后,大家

不得不静下来认真研究创新、研究科技、研究服务,从购房者的需求来考虑。这不是坏事。

当下房地产行业最热的话题,莫过于“三道红线”。“银根”一抽紧,监管层打到了开发商的七寸上。对现在普遍采用高杠杆的房企

来说,就是真正的凛冬来临。

近期,万科董事长郁亮也做了与曹舟南同样的判断: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红利时代已终结,目前进入了“管理红利阶段”。可见,

“三道红线”下,房地产行业对未来的盈利模式,已经有了一些共识。

所谓“管理红利”,就是说开发商要比内功、比产品、比品质,这是开发商的“正道”。中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,房地产同样

面临从规模向品质的转型,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两大趋势,中国房地产未来这样走

我个人判断,中国房地产的未来,有两大趋势:

 第一,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,资源倾向度进一步聚集。前30的房企,可能有机会继续做行业集中度提高的引领者,规模上也可能

有机会继续往上走。但销售额在几百亿到1000多亿规模的房企,特别是已经上市的房企,进退都不容易。如果规模萎缩,这么多的股票

投资人、债券投资人都盯着,你怎么办?要转型?挺难的。

第二,投资与开发加速分离。依托市场化法则和核心竞争力,各领域头部企业将以“共建互联”模式重新形成新的事业生态。

这次大会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的同行,如万科、中南、德信等?因为大家都在研究未来怎么办。

我们提出来“共建”的商业模式,就是根据这样一个行业发展趋势。除了前30、前20的房企,剩下的房企,我认为有另外一条路

——就是共建。

 “共建互联”是全新的生态模式,以市场化原则和核心竞争力,链接投资端与开发落地端,打通需求、资本与能力、资源,重新构

建房地产价值链,推动从商业模式到分配模式的系统变革,在资本、产业、供方、同行、客户五个层面有序实施,打造头部企业互联的

专业共同体、价值共同体、命运共同体,共同探索迈向未来的事业生态。

共建模式解决了两大问题:第一,从中国房地产粗放型发展过渡到精细化。对于客户而言,买到的房子,品质会大幅度提升;第二,

对中央提出的坚持“房住不炒”,共建模式也会起到促进作用。房地产企业不再简单地为了土地筹备规模、销售规模等无序竞争,而会变

得规律和有序。

不同于代建模式单一的品牌和管理输出,曹舟南认为只有成为股东、能够利润兜底的“共建”才是行业未来。由此,他抛弃了自己

在绿城时期大力倡导的代建模式,甚至说“代建模式已寿终正寝”,而力推共建新模式。

这个模式推出两年时间,曹舟南的团队从4个人扩展为800多人,蓝绿双城进入40多个城市、签约项目63个,其中30多个进入实际

开发阶段。2020年,有15个项目已经形成销售,今年可销售额约100亿,预计能完成70亿左右的销售额。成绩单非常亮眼。由此可见,

共建模式受到了不少合作方的认可。

如果这个新的商业逻辑能走得通、走得远,或将为中国房地产行业,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。

生活服务,是当下居住的痛点

在蓝绿双城初步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中,SOD(Service-Oriented Development),即“以服务为导向的发展模式”,是其中之一。

 原来地买过来以后,要做到“亩产”最大化。设计上,先排上可销售的住宅,“边角料”上才会安排超市、健身房、水果店、理发店

等。SOD的开发模式不一样。SOD模式以业主入住后的生活为思考出发点,倡导以终为始,先在最重要的公共位置植入超市、餐饮、理发店、

健身房、药店、洗衣店等,把最主要的未来生活场景模拟出来,让最重要的公共区域配套先进去,再排住宅。

现在房子越来越贵,大家都上有老、下有小,买了房子以后一家人要生活在这里,所以基本的生活配套支撑要先做好,然后再做养老、

教育、健康。不可能包罗万象,但是这些产业是有机遇的,也需要情怀和积累的。

在服务方面,我们提出营销服务、物业服务、配套服务的“三合一”服务体系,把配套做成一个非常漂亮的“泛会所”。泛会所里面

有餐饮、有咖啡吧、有会议共享中心、有前置仓等。这些服务,都是当下行业的痛点,我们把他们都集中在主入口。并且,泛会所要向社

区打开,向街区打开。

客户在变化、客户需求也在变化,产品就要不断创新。像杭州的春和云境TOD项目上,连宠物公园我们都做出来了。因为客群的年

龄几乎集中在80后、90初,我和他们聊,他们说你不一定给我建厨房,楼下有个公共厨房就可以了,但必须给我做一个宠物空间。客户

的需求变化确实是非常大。

对于这些新需求,中国的行业管理者,也应该重新梳理行业规范。

空间是要为生活服务的。一个社区好不好,居住者能不能便利地生活,绝对是一项硬指标浙江在未来社区的方案里也明确提出,按照

居民全生活链需求,把社区里复杂的各个系统贯通并有机集成,通过全功能链的对接以及全产业链的支撑,促使社区形成高效集成的生活

服务综合平台。SOD,与我省的未来社区的理念,可谓不谋而合。

新的蓝海:大力布局城市养护

蓝绿双城定义成现代服务业企业,就是做服务的。它有三个业务板块:第一,开发服务;第二,生活服务;第三,就是城市服务。

城市服务的核心是城市养护。城市养护包括地下空间,地铁、地下管廊、水电气,也包括地上的高速公路、高速铁路、市政、公建、

民建等。

我们在临安落地了地铁管片的生产基地,24小时开足马力生产;在海宁,布局了大管径城市管廊PC件项目;我们还在重庆收购了一

个砂石料矿,储备了前端原料。

我很看好这个板块。比如,以前我们做的高层都是干挂石材、玻璃幕墙,使用寿命到了怎么办?中国城市化40年,重建设轻养护。

今后,就要是建养并重,或者是重养护轻建设。

现在我们的目标是,重要的建筑结构中全部植入芯片、通过遥感管理。我坐在杭州办公室,就知道吉隆坡这一面墙上某块玻璃是什么

状态。

业外人士听到这里,顿感脑洞大开。产业链不是延伸,而是直接拐到了别的赛道。

然而,也要看到,在房地产进入管理红利时代后,开发商转型服务商的案例,正在发生。现在房地产只负责盖楼,未来,也可能发展

出全生命周期的房地产服务业务。

浙商善于从问题里觅到了新的机。住宅的养护,好像从来没有开发商去仔细探究过,而曹舟南不仅已经想到这一层面,而且已经开始

积极布局。在中国的后城市化时代,在房地产变成存量市场后,城市服务或将如他所愿,成为一片全新的蓝海。